發表人: 潘咸安 醫師
民國百年不僅是結婚潮,再加上明年為龍年,更增加了許多婦女的生子意願,掀起一波生育潮。根據內政部的統計,今年一至六月出生嬰兒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九千人,推斷下半年至明年的出生率將隨龍年效應發酵。而政府亦著手規劃相關系列的育兒補助,希望藉由政府補助計畫的執行,提振台灣低靡的生育率。
「對台灣人來說,龍年的確能提高生育意願,從診間可明顯感受到想生育婦女數有增加的趨勢」,成大醫學院兼任副教授暨主治醫師潘咸安指出。一般來說,女性最佳懷孕時期為25歲至35歲,但是社會的現況卻是:晚婚女性越來越多,夫妻婚後希望可以多享受兩人世界,再加上經濟因素以及台灣的育兒環境不佳,許多人一再延遲生育計畫,但想生時卻面臨生不出的問題。其原因在於卵巢功能自35歲開始走下坡、38歲開始急速驟降,卵子品質下降不僅會導致懷孕困難,同時高齡生育造成染色體病變機率相對也高出許多。
定義不孕症可從年齡區分:婦女年齡如在35歲以前,一週維持2至3次性生活達一年且未避孕,而35歲以後性生活達半年,仍未懷孕者則建議男女皆應接受醫學檢查,若兩方的生育功能都正常,步驟上,建議可採取「333策略」:吃3次排卵藥週期,做3次人工授精,取3顆成熟濾泡做試管嬰兒。
發想出333策略的潘咸安醫師解釋,在第二個3的階段時(人工授精),因需要誘導排卵,如有超過3顆以上成熟濾泡,建議改做試管嬰兒,除了不易造成多胞胎、費用減少更能將懷孕率提高,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省多餘的時間與步驟,抓住黃金期才能增加受孕機會。
大環境觀念改變,女性除生理問題可能導致受育不易,越來越多職業婦女因家庭壓力、工作壓力等心理因素而可能出現不孕的狀況。一位年約30歲出頭的女性,由於先生為家中獨子,抱孫心切的婆婆常常在晚上睡覺時「關心」,加上本身的職業為醫生,在傳宗接代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下,即使借由醫學科技幫忙,還是遲遲未能順利得子。後來夫妻兩人有了自己的獨處空間,半年後順利懷孕。
潘咸安醫師表示,醫學上有10%是醫療無法解釋的「不明原因的不孕」,因此婦女放鬆的心理狀態,在求子治療上已逐漸成為醫師所重視的一環。潘咸安醫師指出,雖然醫學技術顯著發展進步,但越年輕的婦女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依然越高,在35歲前接受治療,懷孕率仍有50%,而35到38歲則為35%~40%,如果在40歲之後,則僅存約12%~15%,因此越早尋求醫學專業協助,將越有利治療進展。過去不孕婦女在接受治療時,常常需要忍受打針的疼痛而苦不堪言,目前針劑改良、純度提高,打針劑量因為效價增加因此可以減少打針劑量同時亦大幅減少了注射疼痛的狀況,另外胚胎植入後的黃體素補充也已改為凝膠可從陰道給藥,婦女可在家自行施用,醫學發達減免了痛苦的肌肉注射,更為婦女節省往返的時間與精力,潘咸安醫師稱為「人性化的生殖醫療」。
女性卵巢等身體功能,一旦開始老化則越難受孕,潘咸安醫師建議,有生育計畫者年輕要趁早,而面臨不孕狀況更要尋求專業的醫師諮詢,藉由詳細檢查才能擬定個人適合的治療策略。龍年求子潮以及生育獎勵金雙效應,或許能為台灣低迷的新生兒出生數注入強心針。